28365-365打不开

首页 > 试点示范工作
西安市推进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阶段性工作总结

20165月,我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161104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我们从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体系扶持、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国际物流枢纽港;打造航空物流,支持临空经济发展五个方面创新推进,物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一)科学布局,积极推进规划实施。按照打造一港(西安国际港务区)、两园(临潼现代物流园、长安引镇物流园区)、三体系(三大物流体系:农副产品市场、农资、再生资源)、十中心(十个物流中心)现代物流框架格局,推进规划实施。

一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城市东北方向西安国际港务区44.6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重点推进铁路物流中心、公路港、综合保税区、物联网与公共信息平台四大平台建设,使其成为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引擎。

两园:临潼现代物流园、长安引镇物流园。临潼现代物流园位于 我市临潼区,园区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长安引镇物流园区位于我市长安区,结合西安火车南站建设,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仓储型物流园。

三体系:农副产品市场、农资、再生资源三大体系。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已建成运营城西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城北雨润农产品交易中心两大农产品交易市场,目前正在引导城南朱雀农产品交易中心向南三环外搬迁。 农资物流体系在三环以外铁路沿线、交通要道、农业主产区规划建设10个县域农资商品的储存、转运、配送、服务中心,建设600家分布全市农村的农资销售服务加盟店。再生资源体系重点布局在蓝田县区域,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西安再生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城市东西南北各规划建占地约30亩的废旧物资集散中心,使废旧物资从回收到分拣、加工、配送、利用形成一体化,为环保西安、绿色西安做出贡献。

十中心:十个物流中心。依据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工农业园区布局实际及物流市场需求,在城市的东西南北以及东北方向分别规划布局了贝斯特物流中心、沣东物流中心、长安仓储物流中心、泾河物流中心、阎良航空物流中心等五大综合物流中心;依据服务产行业对象的差异,在城市周边规划布局了商贸物流中心、汽贸物流中心、建材物流中心、生物医药物流中心、电子通讯物流中心五大专业物流中心。目前贝斯特物流中心、沣东物流中心、阎良航空物流中心三个综合物流中心及汽贸物流中心、建材物流中心两个专业物流中心已经建成,其余五个物流中心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中。

(二)重新起草编制西安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三年工作推进方案。根据西安托管西咸新区实际,原编制的《西安市十三五物流中长期规划》和《西安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三年创新推进方案》已不能全面反映区划调整后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需要重新对其进行规划调整和实施。为此,我们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公开招标,重新研究编制《大西安物流中长期规划》、《现代物流创先发展城市试点三年工作推进方案》,尽快实现两地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研究推进中。

二、机制创新,协调发展

(一)创新管理机制,成立西安市推进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物流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按照试点城市工作要求,为推进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西安为中心,连接省内主要城市、服务西北、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物流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王永康任组长、市长上官吉庆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发改委主任任副组长,成员为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西安市推进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履行以下职责:

1. 审定全市物流业发展工作的政策措施、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协调、指导全市物流产业发展工作;研究解决物流业发展重大问题;

3. 协调重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推进相关项目建设;

4. 协调推进航空、铁路、公路等物流通道的开通;

5. 协调推进公共口岸服务体系、海关特殊监管区、口岸政策功能区的建设与发展。

(二)创新管理模式,破解物流项目征地拆迁难题

为解决物流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征地难、落地慢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推行港务区辖区街办交由其管委会托管的新模式,突破管事不管人,管经济发展不管社会事业的旧体制,代之以人财物全面统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形式,破解项目在招商、落地、征地拆迁、建设、服务等的管理和落实难题。

三、资金支持,突破发展

为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市每年从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中拿出一千万用以支持物流业领域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物流信息化、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第三方物流、骨干农产品市场物流、城市配送以及中省重点物流项目。同时积极申请中省物流专项资金,2016年共争取和支持扶持资金3.72亿元(含专项债),扶持项目17个,总投资140亿元,扶持资金带动系数1:37。同时按照成熟一批、支持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2016年,我市物流重点项目库已完成入库项目74个。

四、港区创新,打造国际物流陆路枢纽新高地

(一)联动发展,推进铁路港建设

1. 推动区域联动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先后与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宁波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广西凭祥等14个沿海、沿边的港口、口岸签署了合作协议,充分利用陕西、西安交通地理优势,努力畅通东西物流大通道,打通南北物流大动脉。实现了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发展模式,并得到国家层面认可,西安国际港务区被选为国家港口协会陆港分会会长单位。

2. 实现公铁无缝对接。201610月,规划占地2500亩,总投资48亿元的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新筑铁路物流中心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规划布局的全国一级铁路综合性物流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整车-中转-小件货物作业区、整车成件包装货物作业区、长大笨重货物作业区、冷链鲜活货物作业区、国际货物办理区、公铁联运仓储配送区、公路物流集散区、综合办公及交易服务功能区8大功能分区,并预留路用物资配送中心、灾备中心、铁路生产区域等。新筑物流基地不仅承接西安及周边地区货物的集散与分拨任务,还将承担起周边省区、沿海港口的物流中转任务,可以满足特快货物班列、国际班列和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需求。该项目的建设运营将使西安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对构建一带一路综合物流枢纽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扩大开放,快速推进专业口岸建设。目前,国际港务区拥有国家一类铁路口岸、粮食及肉类进境指定口岸。其中,粮食进境指定口岸已建成投用,肉类进境指定口岸已通过国家验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的批复文件已报至国务院签批,现在我们正积极申报冰鲜、医疗器械等口岸。

(三)拓展业务,助推中欧班列(西安)运营。按照长安号+”的思路,广泛集结货源,打造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一干多支运营线路,向北打通经二连浩特进入蒙古、俄罗斯;向西打通经白俄罗斯至波罗的海;向东打通经青岛、天津、宁波、连云港等抵达欧美的海铁联运线路;西南方向,探索开行西安始发,穿越中巴廊道,抵达印度洋的海铁联运线路。截止20172月底,长安号中亚班列累计开行281班,共计13692车,累计运送货物总重44万吨;长安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班,共计384车,累计运送货物总重17923吨,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增砖添瓦。

(四)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西安综合保税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6.17平方公里。目前,一期(验收区)1.36平方公里已正式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围网内主要建设有:数据机房、监控室、卡口监控中心、3万平方米的保税物流仓库、7.2万平方米的1#标准厂房、11000平方米的验货场地、1300平方米的监管仓库、6000余米的围网和巡逻通道、信息化系统,以及6条市政道路;围网外建有通关服务中心大楼、办公写字楼,以及住宿配套设施。在建项目有5.1万平方米的标准仓库、5.5万平方米的立体仓库、4.3万平方米的3#标准厂房。截止201612月底,综保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入区企业266家,实现了跨境电商日通关量3万单,成为西安国际物流的重要平台。

五、领域创新,打造航空物流,支持临空经济发展

(一)支持开通西安阿姆斯特丹全货运航线。20165月,我市与东方航空建立了共同加快航空枢纽建设,加强业务拓展,推动陆空联运的合作关系。并于20161212日开通了西安阿姆斯特丹全货运航线,为西安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物流支撑。

(二)引进海航现代物流集团,打造中国孟菲斯航空货运枢纽。20169月陕西省政府与海航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海航在陕西组建成立了资产规模超2000亿的海航现代物流集团,重点打造航空货运、机场服务、物流仓储、物流金融、线上物流五大核心业态,全力支持西安建设中国孟菲斯航空货运枢纽。今年前三季度,海航新开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安克雷奇-芝加哥、哈恩等3条洲际全货运航线,带来国际货运量6891吨,带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3.7%,在全国机场货运增幅排名第二,对中国孟菲斯建设的支撑带动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三)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电商产业园。依托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支持电商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保税展示交易等服务贸易。目前,区内沃洋优品、中闽洋品、安奈优等进口商品体验店,已开展跨境电商O2O线下体验、出口产品展示业务。

(四)打造丝路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产业基地。紧抓集货这一关键环节,重点招引中外运、近铁物流、华瀚物流等企业入驻,提高货运服务质量,吸引国际空运货物集聚,建设集仓储配送、分拨转运、展示交易、金融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基地,为陕西航空货运提供有力货源支撑。

(五)构建以多式联运为特色的物流示范区。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空港、陆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打造集空铁公轨于一体的交通网络;二是积极对接省交通厅,加快建设机场至港务区间的快速联络道,实现空港与陆港的无缝对接,提升物流转运效率;三是建设海关、检验检疫等行政职能部门和各物流园区联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协同互动和精细化管理,提高我市的物流集疏运能力;四是探索自贸区改革,加强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两大陕西自贸区核心承载区域板块联系,合作开展更具协同性,差异化定位、优势互补的改革探索。

截止2016年底,西安机场累计开通航线311条,其中国际航线45条,全货运航线9条,实现航空货邮吞吐量23.37万吨,建成西咸保税物流中心海关国检查验库面积为4600平方米,恒温库500平方米,冷藏冷冻库共6480平方米,九类危险品仓库面积共200平方米,检验检疫熏蒸库200平方米,建成快递仓储设施13万平方米,实现了2016年园区快递类货邮量104万吨,形成了西北最大的电商快递产业聚集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 物流新业态发展不足。我市物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需进一步加强,RFID技术,GIS技术、执行标签、智能标签等新兴技术应用不足,多式联运无缝对接还不到位。

2. 运输费用影响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中,运输费用是物流企业的主要成本,占比超过一半。以我市某快递公司为例,主要经营成本中购车费、油费和过路过桥费占比超过80%,其中油费占运输成本的60%以上,过路过桥费也高达20%。油价提升、通行费税持续高位,抬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3. 物流资源分布散乱。物流属于复合型产业,物流各要素分属于不同行业和管理部门,各自独立发展,信息系统自成体系,资源管理条块分割,不仅影响了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也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

(二)政策建议

1. 加大对物流示范城市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国家物流专项资金对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向物流发展比较滞后的西部城市倾斜,除了支持物流项目建设外,在物流的规划编制、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人才培育方面也建议给予支持。

        2. 降低物流税费成本。增加财政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将收费公路养护费纳入财政预算,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下调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比重。落实货运车辆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减少货运车辆等待时间。此外,解决物流企业增值税进项抵扣不足问题,将房屋(仓库)租赁费、过路过桥费纳入进项抵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