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制定完善物流业发展规划及物流安全法规。根据《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方向,编制完成了《乌鲁木齐市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了乌鲁木齐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定位、目标,以五大物流园区为依托,整合城市物流资源,并充分利用海关总署支持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相关举措,大力推进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建设,构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加快建设乌鲁木齐国际货运铁路口岸、空港物流服务产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从公路、铁路、航空等方面构建东联西出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乌鲁木齐成为辐射国际国内的商贸物流枢纽基地和承东启西、连接两洋的洲际物流枢纽港的战略目标。
此外,根据2017年度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计划,我市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寄递物流安全管理条例》,建立严格执法机制,全面保证我市寄递物流安全。
(二)积极推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乌鲁木齐国际货运铁路口岸、乌鲁木齐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规划建设为先导,发挥铁路、公路、航空及仓储资源等综合交通运输优势,拉动现代物流业、国际商贸业、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规划布局包括:“四场站、四中心、四园区”,即乌鲁木齐火车西站、火车北站、三坪中心站、国际机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西行班列集结中心、铁路国际快件交易中心;综合保税区、北站商贸物流产业区、空港物流服务产业区、铁路西站口岸服务产业区。
目前,乌鲁木齐国际货运铁路口岸项目已于2016年8月12日获得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关于同意乌鲁木齐西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国岸发[2016]19号),同意位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内的乌鲁木齐铁路西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乌鲁木齐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已建设完成,于2016年12月27日正式揭牌运营。中亚、中俄班列运行常态化,2016年运行200余列,2017年1月-10月开行班列达500余列,已与德国、波兰、卢森堡、法国等主要物流节点地区港口公司签约,与白俄罗斯、荷兰、阿拉木图等国外港口公司或贸易公司建立联系,为下一步加密开行班列创造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综合保税区建设。2015年7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5〕116号文件正式批复设立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区域,规划面积2.41平方公里,南区布设保税物流区,重点考虑口岸物流、保税物流业务;北区布设保税加工区、保税服务区和综合服务区,重点考虑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业务并部分兼顾保税物流、口岸物流。同时规划2.19平方公里扩展区和周边30平方公里配套区,与围网区联动发展。规划建设国际贸易服务区,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旅游购物、跨境金融及其他外向型产业。目前,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已建设完成,2016年12月30日顺利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2017年1月25日,海关总署批复增设关区代码,综合保税区即将封关运营。
(四)大力推进航空物流业发展。依托乌鲁木齐航空港建设,大力推进机场物流园建设,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大力支持发展国际货运包机业务,推进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丰富国际客货运渠道。促进以机场为核心的运输业(客运、货运)、物流急送业、会展会议产业,并推动与航天航空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临空服务业聚集区。
(五)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解决物流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纳入重点项目的重大物流项目,全部进入集中联审联批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跟踪服务,享有立项、规划、环评和工程招投标审批等程序优先办理权,实现项目前期手续、开工建设管理各项工作高效同步开展。并积极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对接,帮助项目单位完善申报材料,及时将重大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六)大力提升物流效率,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依托乌鲁木齐国际路港区建设,积极引进内地及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大力推广唯品会、京东等企业的物流发展模式,推进物流集散点建设。积极引导本地企业搭建物流信息化平台,以推进信息化为依托,努力降低物流成本。
(七)加强乌鲁木齐市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依托国家城市共同配送试点的契机,推进城市配送试点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类推进、重点突破、资源整合、绿色环保、注重效率、提升服务”原则,以提高城市配送水平、减低物流成本、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围绕搭建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化建设、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企业培育五大核心方面不断推进配送试点工作。
(八)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及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以来,我市共争取物流业国家专项建设基金4.874亿元,用于新疆陆路港、乌拉泊国际物流基地和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等7个项目建设;争取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物流业转型升级项目、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等方面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1552万元,用于新疆乌鲁木齐亚中物流信息平台等6个项目建设;争取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150万元,用于新疆粮油贸易总公司1.2万吨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
(九)落实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策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2号)及《关于执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4号)文件要求,对符合条件的物流类投资企业可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减轻物流类投资企业资金负担。
二、创新经验做法
(一)创新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城市分拨中心、配送中心、配送站等三类配送节点为主的三个层次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目前,三级网络体系建设进展顺利。积极引导各试点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了面向全市服务的专业化、行业特色突出的信息平台,为下一步实现与全市综合信息平台对接提供良好基础。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经市政府批准,制订并施行《乌鲁木齐市城市共同配送车辆通行实施方案》、《乌鲁木齐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证管理办法》,通过加强配送车辆管理证管理,整合配送资源,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按照商务部要求,编制《乌鲁木齐市城市共同配送标准化体系设计》,以标准化托盘为着眼点,积极引导企业购置、应用标准化托盘,提高企业货物装卸和配送效率。目前8家重点企业共有标准化托盘34128个,周转箱8000个,笼车106台,为加快推进配送标准化夯实基础。
(二)推进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集结中心建设对接协调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等东部港口,筹划合作开行双港班列,加强国际陆港区与华北、华东、华南产业联系、产能互动。围绕新疆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海铁联运,一是与天津港洽谈,将天津自贸区直营中心与班列开行合作,推进港区商贸物流产业互动。二是与连云港、青岛港洽谈,围绕新疆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依托陆港港口功能,开行海铁联运,围绕口岸建市场,重点推进氧化铝、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新疆优势产品集散地项目,并通过引导改变交易模式和运输方式,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把贸易和税收留到新疆。出台《国际陆港区国际货运班列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支持班列返程、货物集结、贸易发展等方面,提高国际陆港区运转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竞争力。
(三)创新推动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创新多式联运海关监管模式,便利铁路、公路、航空多种运输工具自由换装,积极推进海、陆、空、邮货物在乌鲁木齐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自由进行拆箱和集拼作业。全面促进多式联运物流运营模式创新和体系建设,推进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等产业和业态的集聚,发挥其在口岸功能上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大通道建设,提升大经贸发展。
(四)创新建立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开发模式与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二师按照6:4的比例出资组建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公司,承担综合保税区及其配套区的投融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职能;借鉴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国内优秀综合保税区成功管理模式和经验,切实推进投资管理创新、推行“单一窗口”管理等工作,促进实现贸易便利化、服务最优化、效益最高化。
三、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一)现代物流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门槛较高的问题。由于目前尚未出台现代物流企业的专项企业所得税政策,部分现代物流企业仅适用于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主要受到符合《产业结构指导调整目录(2011年本)(修正)》和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70%比例的限制,设置门槛较高,2015年,乌鲁木齐市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现代物流企业仅有4家,占享受优惠政策企业总数的2.9%。
建议:一是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扩大《产业结构指导调整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现代物流业范围,进一步适应现代物流业和企业的需求。二是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国家税务总局将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企业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比例降为60%,降低税收优惠门槛。三是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现代物流企业的专项企业所得税政策。
(二)乌鲁木齐铁路西站临时口岸存在引轨入园的问题。目前承担国际运输任务的两条铁路专用线即国一、国二线没有纳入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围网,导致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升高。
建议: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国家铁路局,将国一、国二线纳入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围网,或支持引轨入园区,实现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与铁路货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经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整合乌鲁木齐北站片区物流资源。乌鲁木齐北站片区是全疆物资集散基地,占地10.7平方公里,资源分属央企、自治区国企、兵团国企、乌鲁木齐市国企及外地州国企。由于隶属关系复杂,多头管理,导致北站片区不能协调发展。通过整合北站片区物流资源,升级改造北站片区现有铁路货场设施设备,配套完善多式联运设施及场站,建成大宗生产资料市场、日用消费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区域分拨配送中心、铁路枢纽配套服务区。全面提升北站片区产业发展层次和物流服务档次,重点向物流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上下游采购交易、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等物流服务领域延伸,将北站片区打造成乌鲁木齐市高端物流发展示范区。
(二)积极推进乌鲁木齐航空港建设。以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为发展契机,借助其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航空枢纽站,加快发展满足国际人士及周边区域发展需求的商务服务业和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做大临空经济规模,力争成为国家西部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目前,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400亿元,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于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到2020年客流规模达到3000万人次/年,货运量达45万吨/年。
(三)继续推进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围网内基础设施,启动企业需求厂房、保税仓库、冷链仓库等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国际贸易服务区一期建设,确保2017年10月投入使用,启动国际贸易服务区二期、三期建设。继续完善招商体系,大力探索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引进符合综合保税区产业定位的优质企业,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已引进企业尽快落地,推进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青岛保税港区、霍尔果斯合作中心等园区战略合作;进一步开展海内外推介活动、经贸展会,吸引内外资企业入驻。
(四)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立城市末端配送网络。加快乌鲁木齐市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建设,建设完成城市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乌拉泊国际物流中心、海鸿物流港、新疆邮政速递等首批10家城市共同配送企业与学校、社区、住宅小区合作,率先开展超市卖场、百货零售、便民连锁、社区蔬菜副食直销点等商业集中配送,构建完善的城市末端配送体系,畅通城乡双向物流配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