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65-365打不开

首页 > 试点示范工作
天津市推进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阶段性工作总结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开展阶段性工作总结的通知》(发改办经贸〔2017407号)的要求,经认真梳理总结,现将我市开展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点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

2016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161104号,以下简称《通知》)确定我市为全国20个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之一,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市提升现代物流业基础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重要抓手,对我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此项工作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明确要求我委牵头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一)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在认真落实国务院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各项政策规定的同时,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开展一系列创新推动工作,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347.83亿元,同比增长6.5%,物流业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8.1%2016全年货运量51579.86万吨,其中,公路32841万吨,铁路8149.16万吨,水运9514.53万吨。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发展,我市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物流中心,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现代物流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二)编制物流规划,加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顶层设计。为谋划好2017-2020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通知》明确的我市现代物流创新发展重点任务和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我们组织编制《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理清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明确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将我市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融入其中,并将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到了有关部门,推动任务落实。同时,本着多规融合原则,组织编制《天津市物流业空间布局发展规划(2016-2030)》,提出适应我市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物流设施体系纲要,为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提供空间布局引导和保障。

(三)更新完善实施方案,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结合我市物流业发展最新情况,对原《天津市创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完善,按照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的目标要求,切实开展推动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创新、物流业态发展创新和冷链物流体系创新三项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组织推动、细化工作方案和重视宣传引导三项保障措施,并明确了我市部门分工,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69号),我市印发了《天津市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津政办函〔201748号),提出了优化服务功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载体建设,提高物流体系运行效率;实施创新驱动,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促进联动融合,提高物流协同服务能力共四大项工作任务,切实降低我市物流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物流统计,为现代物流创新提供基础数据保障。为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市现代物流业整体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周期性体征,经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沟通,在学习物流统计工作先进省市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天津市物流统计报表制度》。按照统一制度、网上直报、集中处理、资源共享的原则,自2017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科学统一、规范可行的现代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开展全市物流统计工作。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汇总整理和研究分析,更有针对性的推动我市物流创新发展。

(六)完善物流业资金支持体系,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逐步建立健全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资金扶持体系。一方面积极向国家申请中央预算内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用于支持我市重点物流创新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用足用好天津市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物流创新发展项目。

二、创新经验做法

坚持立足实际、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全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创新物流发展体制机制,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加快城市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区域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城市物流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打造区域物流品牌。

(一)强化机制创新,优化物流发展环境一是制定相关服务规范体系,重点推进物流技术、服务、运输、冷链等物流标准的修订与实施工作,推进以托盘循环共用为重点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二是推进通关机制改革,依托天津电子口岸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实施通关一体化。三是积极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逐步调整完善无车承运人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无车承运人在信息共享、运输组织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引导货运物流行业发展。四是搭建涵盖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天津物流服务平台,努力推动京津冀物流信息平台对接。

(二)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物流方式创新一是积极发挥天津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重点物流园区的海陆空联动作用,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协同联动的全球航运、全球空运、全球快递载体。二是加快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和机场集疏运通道,完善一带一路铁路运输体系,推动无水港建设。三是围绕京津冀周边地区蔬菜、畜禽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四是完善城市配送物流网络节点布局,改造、提升一批现代化、辐射广的物流配送中心。

(三)推动服务创新,形成现代物流网络一是用活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政策,结合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二是提升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构建门类齐全、要素集聚、市场规范、涵盖上中下游的航运服务体系。三是积极搭建保税展示交易、采购分拨配送、融资创新服务和贸易便利化四大平台,打造物流金融与供应链联动融合发展新优势。

(四)推进组织创新,释放主体活力一是围绕京津冀的制造业、商贸业等市场需求,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培育、壮大一批本土综合服务型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二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快递企业、航空货运企业、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以天津为基地组建总部平台型公司,积极承接北京物流总部企业外迁,加快高端物流企业总部集聚。三是引导物流企业紧紧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加大与制造业企业对接力度,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