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

潮汕地區

語言

編輯

潮汕話(海外華裔多稱為潮州話)、客家話。

潮聲衛視[來源請求]

編輯

粵東地區的廣播電視節目,是通過設在豐順縣八鄉山的粵東電視調頻轉播台發送的。

潮聲衛視是全球首個以潮州話(潮語)製作電視節目的衛星電視台,2010年5月1日正式開播。但總部設在香港,是香港在粵語廣州話外,第1個其它中國方言的衛星電視台。希望結合香港開放的商業文化,宣傳潮汕地方的人文。以粵東沿海4個市及海內外潮汕人和汕尾市為其主體宣傳對象。

潮聲衛視於2011年7月27日停播後,「潮聲衛視」更名為「潮商衛視」,重新在香港註冊。經全面調整改版,2011年10月1日上午11時整,以全新的面貌正式啟播。

教育

編輯

高等教育[來源請求]

編輯

廣東高校分布不平衡,主要聚集在廣州與珠三角其他地區以及粵西的湛江,粵東高校相對較少。

汕頭:現有高校4所。

潮州:現有高校2所。

揭陽:現有高校2所,高校校區1個。

本科高等院校3所:

汕頭大學:廣東省屬本科高校,位於汕頭,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最高可授予學位為博士。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位於汕頭,由汕頭大學與以色列理工學院合作創辦,最高可授予學位為博士(由以色列理工學院授予)。

韓山師範學院:廣東省屬本科師範院校,位於潮州,最高可授學位為碩士。

專科高等院校5所:

廣東汕頭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汕頭市屬專科高校。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汕頭市屬專科高校。

廣東潮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潮州市屬專科高校。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揭陽市屬專科高校。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揭陽市屬專科高校。

師範高等院校2所:

韓山師範學院:位於潮州,潮汕地區唯一師範本科高校。

廣東汕頭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位於汕頭,潮汕地區唯一幼兒師範高校。

高校校區1個:

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廣東省屬本科高校,主校區位於廣州,分校區位於揭陽。

高中教育[來源請求]

編輯

汕頭:現有普通高中85所。

潮州:現有普通高中34所。

揭陽:現有普通高中52所。

其中國家級示範性高中18所

汕頭:汕頭金山中學、汕頭市第一中學、廣東汕頭華僑中學、潮陽一中、澄海中學、潮陽林百欣中學、潮陽黃圖盛中學、汕頭聿懷中學、潮陽實驗學校

潮州:潮州金山中學、潮州高級中學、潮州南春中學、松昌中學、饒平二中、瓷都中學

揭陽:揭陽一中、河婆中學、揭東一中、普寧二中

(目前[何時?]豐順縣通常不計入潮汕地區,其縣內現有普通高中10所,豐順中學亦是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2008年,潮州市的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60.9%,汕頭市的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56%,揭陽市的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53.6%。離省教育廳要求2011年達到85%的目標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參 3]。

職業教育

編輯

汕頭:現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2所,高校內設中專部1個。其中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4所、市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所、省級實訓中心2個。[參 4]

潮州:現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5所。[參 5]

揭陽:現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5所。

特殊教育

編輯

特殊教育發展遲滯,人口大區潮陽區、普寧市、惠來縣、潮安縣等縣區迄今沒有特殊教育學校。

汕頭:汕頭市聾啞學校、澄海啟智學校、汕頭存心特殊教育學校[參 6]、潮南區特殊教育學校[1]。

潮州:潮州湘橋區集德啟智學校、饒平縣益智學校

揭陽:東山特殊教育學校

宗教

編輯

佛教

編輯

潮州開元寺

潮州的佛教流派主要是:曹洞宗華首分派、臨濟宗普陀山伴山庵分派、黃檗宗虎溪分派。佛教團體有:佛教協會,佛教居士林,益壽互助會。

東晉、南北朝梁陳間,當時海陽(或瀛州)有佛寺一所,至南朝及隋代,海陽己增至二所,可見佛教早在東晉時期就已經傳入潮州。[2]

全國四大古開元寺之一的潮州開元寺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敕建,據傳其前身為隋唐時期創建的「荔峰寺」。[3]

嶺東佛學院於1933年10月9日為澄弘法師創辦,時在閩南佛學院任教的寄塵法師擔任院長。1948年5月停辦,1991年10月經潮州開元寺明生法師、慧然法師、慈雲法師籌備復辦。

[4]

道教

編輯

潮人信奉道教系統眾神明,主要是太上李老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張天師和八仙中的呂洞賓(呂祖仙師)與韓湘子。還有與他們生活較有直接關聯的民間俗神,主要有三山國王、城隍、財神、福祿壽三星、天后、保生大帝、註生娘娘、珍珠娘娘、公婆神以及各行各業的行業神。

天主教

編輯

參見:天主教汕頭教區

位於汕頭市外馬路的聖若瑟主教座堂

天主教傳入潮州城已有300多年歷史。17世紀中葉,葡萄牙多明我會傳教士開始到潮州府城傳教。1724年(雍正二年)府城已有教堂,面積2百方丈,後毀棄。不過當時無恆住的教士,每隔一年或數年,則有福建之多明我會教士或澳門之葡萄牙教士來此巡視教務。1850年(道光三十年),法國籍李神父到潮州巡迴傳教。同年,羅馬教廷發通諭,潮州傳教事務,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士接替。1875年(光緒元年)法國籍劭神父來潮協助傳教,廣設書齋,在府城置高三老厝為教堂,時潮州府已成為全潮天主教的中樞。1885年(光緒十一年),法國籍布塞克神父呈請潮州府批准,在府城購地建大堂,既年奠基,1904年(光緒三十年)建成,面積1242平方米,名為聖母進教之佑大堂,是省內僅次於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的大堂。

1914年天主教廣東代牧區分為廣州代牧區和潮州代牧區,1915年8月18日,潮州代牧區更改為汕頭代牧區。[5]

基督新教

編輯

基督新教恆愛堂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德國巴色會差會和瑞士信徒組織的崇真會派牧師黎力基到潮安龍湖傳教,但不被當地官府所容。

約在1856年長老會開始在潮州城區傳教,後遷分司後巷,再遷於猴洞,最後在南堤頂建教堂(址在原潮州衛生學校校址,現為潮州新天地商業區(在建中)),後毀於1918年南澳大地震。1922年開始另在萬壽宮(今昌黎路萬壽里)建教堂。1924年教堂落成,舉行獻堂禮。此後長老會開始向意溪等鄉鎮發展。

1880年(清光緒六年)美國浸信會傳入海陽縣與饒平縣黃岡鎮、三饒鎮,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傳入府城,美國教士金士督在潮州筆架山建造兩座牧師樓,並先後在城區馬王廟、十八曲等地創辦宣道所。1906年在西馬路(今西馬路84號)建教堂,命名「講書堂」。後又把講書堂改建成2層樓房,易名「城中堂」。1948年,浸信會開始向農村發展。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康牧師和麥牧師到府城傳教,同年黃希榮長老在十八曲巷建安息日會教堂。[5]

1958年以後,三教派在昌黎路萬壽宮的中華基督教堂聯合舉行禮拜。教會在文革期間受到衝擊,教堂被封閉,教徒、神父、修女和牧師受到迫害。1983年三教派信徒聯合在原城中堂過正常宗教生活,由郭學道牧師主持禮拜,並把城中堂改名為市區堂。1999年9月25日,潮州市基督教會在湘橋區鳳園路舉行新教堂恆愛堂奠基儀式。2000年12月24日,「恆愛堂」落成獻堂,遂成潮州市基督教會市區主教堂。原城中堂便成為部分家住老市區的年邁信徒過宗教生活的市區分教堂。[6]

德教

編輯

德教是潮州人特有宗教,由潮陽縣人楊瑞德創立,各分會常以「紫X閣」命名,在南洋各國有為數不少的潮州人信眾。在潮汕本土:客語區稱紫清閣、潮汕東片(榕江為界)有紫香閣、潮汕西片有紫濠閣;馬來亞北部有紫雲閣、南部有紫瑞閣;港澳地區有紫和閣;還有濟芳閣、德善堂等等。

相关推荐

微信红包怎么退还

微信红包怎么退还

📅 07-02 👁️ 7571
徕卡D-Lux6怎么样

徕卡D-Lux6怎么样

📅 06-29 👁️ 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