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30年老韭菜,(https://xueqiu.com/7845824577/334639264)
当前固态电池量产的最大最新进展集中在头部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能规划上,以下是关键动态的梳理:一、头部企业量产时间表加速1. 宁德时代:宣布将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从2027年提前至2026年,能量密度达400Wh/kg,覆盖20-50万元车型。首条试生产线已在福建宁德启动,首款搭载车型为极氪旗舰轿车,支持10分钟充电增加600公里续航(800V高压平台),并通过针刺、挤压等极端安全测试。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较现有液态电池提升40%,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2. 丰田:联合松下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续航1000公里(CLTC工况),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双方投资5000亿日元在日本建设年产10GWh的电池工厂,首批产品将供应丰田bZ系列电动车,并计划通过第三国转口规避供应链风险。3. 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330Wh/kg)已完成车规级认证,2025年正式量产,并应用于岚图追光、广汽埃安霸王龙等车型。其第三代半固态电池(400Wh/kg)引入高电导率固态电解质,正在进行车规级认证,目标2026年装车。4. 东风汽车:自主研发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计划2025年8月率先在东风奕派、东风纳米等车型上开展装车试验,成为国内首个公布全固态电池装车计划的车企。二、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1. 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跃升- 法国ITEN公司开发的固态电池实现200C放电速率,是传统锂电池的100倍,基于纳米介孔结构陶瓷电极技术,可满足超高速充电需求。- 太蓝新能源推出全球首款车规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单体容量120Ah,能量密度720Wh/kg,刷新全球纪录。- 宁德时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通过电钻穿透测试,实现“本征安全”,热失控后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符合2025年实施的“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2. 工艺与设备突破- 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全极耳固态电池叠片机,良品率提升至95%,设备成本降低30%。- 先导智能推出全球首台全固态电池干法电极设备,兼容现有液态电池产线改造,生产效率提升2倍。- QuantumScape与村田制作所合作开发陶瓷隔膜量产技术,计划2025年向客户交付QSE-5 B1样品测试,目标2026年实现现场测试。三、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协同1. 产能爆发式增长- 比亚迪重庆基地投产20GWh全固态电池工厂,是全球最大单体产能项目。- 太蓝新能源二期工厂启动,规划产能2GWh,聚焦乘用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达产后年产值约20亿元。- 中嶒能源在吉林开工建设5GWh钛锂高能动力电池项目,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兼容现有产线。2. 材料与供应链布局- 天华新能开发的高比能正极材料、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送样固态电池客户评测,目标2025年实现批量供应。- 湖南恩捷布局硫化物电解质膜量产,规划年产能500吨,成本较2024年下降40%。- 英诺贝森能源联合格林伯特集团投资35亿元建设固态电池及增程式重卡动力总成基地,设计年产3GWh电池和1000套动力系统。四、政策与市场驱动1. 国家战略支持- 中国工信部等八部门将固态电池纳入《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上海、珠海等地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构建产业生态。- 日本经济产业省为丰田固态电池项目提供1000亿日元补贴,目标2026年出口电池至欧洲,抢占高端市场。2. 商业化场景拓展-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已应用于低空经济领域,为亿航智能eVTOL提供高能量密度(350+Wh/kg)、宽温域(-40℃~60℃)电池解决方案,支持1万次以上飞行循环。- 宁德时代推出“电舱分离”模式,用户可租用固态电池包,月费低至399元,换电时间压缩至3分钟,推动电动车普及率提升。五、挑战与风险1. 成本与量产瓶颈- 全固态电池成本目前高达1500元/kWh,宁德时代需在3年内将成本压缩50%才能实现商业化。硫化物电解质材料价格(如硫化锂)高达500万元/吨,规模化生产后有望降至千元级别。- 固态电池生产效率仅为液态电池的1/3,界面阻抗和良品率(目前约70%)仍是主要制约因素。2. 技术路线竞争- 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宁德时代押注硫化物,丰田主推氧化物,孚能科技采用聚合物-无机物复合路线,短期内难以形成统一标准。- 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加速布局硫化物路线,2025年专利申请量已达日本的3倍,但核心材料仍依赖进口。六、未来展望- 2025-2026年:半固态电池(300-350Wh/kg)成为主流,全固态电池进入小批量装车阶段,成本降至1000元/kWh以下。- 2027-2030年:全固态电池(400-500Wh/kg)规模化量产,成本与液态电池持平,覆盖中高端车型,市场规模突破2500亿元。- 长期趋势:固态电池将推动电动车续航突破1500公里,充电速度媲美燃油车加油,彻底终结里程焦虑,并在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跨界应用。结论:2025年固态电池量产已进入倒计时,宁德时代、丰田等头部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是当前最大亮点。尽管仍面临成本、工艺等挑战,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固态电池有望在2026-2030年间引发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颠覆性变革。